侹的解释
- 侹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tǐng ㄊㄧㄥˇ
- 繁体字:侹
- 侹部首:亻
- 总笔画:8画
- 部外画:6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侹五笔:WTFP
- 侹仓颉:ONKG
- 侹郑码:NMBY
- 侹四角:22241
- 造字法:形声
- 康熙笔画:9画
- 侹五行:火
- 规范汉字编号:6727
- UniCode:U+4FB9
- 侹的笔画笔顺:ノ丨ノ一丨一フ丶
基本字义
侹
tǐng ㄊㄧㄥˇ
1、代替。
2、〔侹侹〕形容平直而长。
3、平直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四十一迥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珽 | 他鼎 | 透 | 青開 | 上聲 | 迥 | 開口四等 | 梗 | 青 | tʰieŋ | thengx/thenk |
廣韻目次:去四十六徑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聽 | 他定 | 透 | 青開 | 去聲 | 徑 | 開口四等 | 梗 | 青 | tʰieŋ | thengh/thenq |
详细字义
◎侹tǐng
〈动〉
(1)平直地躺着 [straighten]。
(2)如:侹在床上。引申为平直而长的样子。
(3)如:侹侹(平直而长的)
(4)代替 [replace]
侹、更、佚,代也。齐曰佚,江、 淮、 陈、 楚之间曰侹。——《方言》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八】【人部】侹
長皃。一曰箸地。一曰代也。从人廷聲。他鼎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長皃。與挺音義略同。一曰箸地。箸直略切。一曰代也。方言。侹代也。江淮陳楚之閒曰侹。从人。廷聲。他鼎切。十一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ting2ting5
客家话:[梅县腔]tin3[宝安腔]tin3[客语拼音字汇]tiang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