喑的解释
- 喑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yīn ㄧㄣ
- 繁体字:喑
- 异体字:噾 瘖
- 喑部首:口
- 总笔画:12画
- 部外画:9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喑五笔:KUJG
- 喑仓颉:RYTA
- 喑郑码:JSK
- 喑电码:0819
- 喑四角:60061
- 区位码:6419
- 造字法:形声
- 康熙笔画:12画
- 喑五行:土
- 规范汉字编号:5156
- UniCode:U+5591
- 喑的笔画笔顺: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
基本字义
喑
yīn ㄧㄣˉ
1、哑,不能说话:喑哑难言。
2、缄默,不说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下平二十一侵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音 | 於金 | 影 | 侵B | 平聲 | 侵 | 開口三等 | 深 | 侵B | ʔĭĕm | qim/ym |
廣韻目次:下平二十二覃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諳 | 烏含 | 影 | 覃 | 平聲 | 覃 | 開口一等 | 咸 | 覃 | ʔɒm | qom/om |
廣韻目次:去五十二沁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蔭 | 於禁 | 影 | 侵B | 去聲 | 沁 | 開口三等 | 深 | 侵B | ʔĭĕm | qimh/ymm |
词性变化
◎喑
瘖 yīn
〈形〉
(1)嗓子哑,不能出声;失音 [mute]
遂称风疾,喑不能言。——《后汉书·袁闳传》
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,聋者而使为乐师。——《墨子》
虽有舜禹之智,吟而不言,不如喑聋之指麾也。——《史记》
(2)又如:喑涩(沙哑干涩)
详细字义
◎喑yīn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口,音声。本义:小儿哭泣不止)
(2)同本义 [cry ceaselessly]
喑,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。——《说文》
(3)恚怒声。相当于“嗯” [anger]
徐郎见言,大怒:“喑,我教你去捉 太公,主将倒来取救兵!”——《武王伐纣平话》
(4)又如:喑哑叱咤(发怒喝叫声);喑呜叱(呵叱怒喝)
(5)缄默不语 [keep silent]
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——清·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
(6)又如:喑气(不吭声;不说话);喑畏(畏惧不敢出言)
(7)因悲伤过度而哽咽,哭不出声来 [chock with sobs]。如:喑呜(悲咽);喑咽(悲伤哽咽)
英汉互译
silent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二】【口部】喑
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。从口音聲。於今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。方言。齊宋之閒謂之喑。或謂之惄。按喑之言瘖也。謂啼極無聲。从口。音聲。於今切。七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jam1
客家话:[梅县腔]jim1[陆丰腔]jim1[客英字典]am5jim1[台湾四县腔]jim1jap7am1[客语拼音字汇]am4yim1[宝安腔]jim1|am1|jim5[海陆丰腔]rim1rap7am1
English
to be dumb; the sobbing of infa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