栲的解释
- 栲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kǎo ㄎㄠˇ
- 繁体字:栲
- 栲部首:木
- 总笔画:10画
- 部外画:6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栲五笔:SFTN
- 栲仓颉:DJKS
- 栲郑码:FBAZ
- 栲电码:2723
- 栲四角:44927
- 区位码:7264
- 造字法:形声
- 康熙笔画:10画
- 栲五行:木
- 规范汉字编号:4449
- UniCode:U+6832
- 栲的笔画笔顺:一丨ノ丶一丨一ノ一フ
基本字义
栲
kǎo ㄎㄠˇ
1、〔栲栳〕①一种用竹子或柳条编的盛东西的器具,形状像斗,亦称“笆斗”;②夸张地形容人或某些动物的头部。
2、常绿乔木,叶长圆状披针形,果实球形,有短刺。木材坚硬,可做船橹、轮轴等。树皮含鞣酸,可制栲胶,又可制染料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三十二晧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考 | 苦浩 | 溪 | 豪 | 上聲 | 晧 | 開口一等 | 豪 | 效 | khaux/qav | kʰɑu |
详细字义
◎栲kǎo
〈名〉
(1)木名。即山樗。常绿乔木,叶子长圆状,披针形,果实球形,表面有短刺,木材坚硬细密,可做轮轴等,树皮含鞣酸,可制染料与栲胶 [evergreen chinquapin]
山有栲,隰有杻。——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
(2)指栲胶 [tannin extract]。如:栲底皮鞋
方言集汇
粤语:haau2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kau3kau5[梅县腔]kau3[海陆丰腔]kau3kau5[客语拼音字汇]kau3[宝安腔]kau3[客英字典]kau3
English
mangro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