犛的解释
- 犛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máo ㄇㄠˊ
- 读音:lí ㄌㄧˊ
- 繁体字:犛
- 异体字:牦
- 犛部首:牛
- 总笔画:15画
- 部外画:11画
- 字结构:左上包围结构
- 犛五笔:FITH
- 犛仓颉:JKMHQ
- 犛郑码:BDGM
- 犛电码:8725
- 犛四角:58251
- 康熙笔画:15画
- 犛五行:火
- UniCode:U+729B
- 犛的笔画笔顺:一一丨ノ丶ノ一ノ丶一ノノ一一丨
基本字义
犛
máo ㄇㄠˊ
◎古同“牦”,牦牛。
其他字义
犛
lí ㄌㄧˊ
◎〔犛靬(qián)〕中国汉代西域国名。又汉代张掖郡县名,在今甘肃省永昌县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平七之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釐 | 里之 | 來 | 之 | 平聲 | 支 | 開口三等 | 止 | 之 | lĭə | li/lio |
廣韻目次:上平十六咍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來 | 洛哀 | 來 | 咍 | 平聲 | 灰 | 開口一等 | 蟹 | 咍 | lɒi | lai/loi |
廣韻目次:下平五肴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茅 | 莫交 | 明 | 肴 | 平聲 | 肴 | 開口二等 | 效 | 肴 | mau | mrau/meau |
详细字义
◎犛lí
〈名〉
牦牛 [yak],产于西藏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二】【犛部】犛
西南夷長髦牛也。从牛𠩺聲。凡犛之屬皆从犛。莫交切〖注〗《段注》:犛切里之;氂切莫交。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西南夷長髦牛也。今四川雅州府淸谿縣大相嶺之外有地名旄牛,產旄牛。而淸谿縣南抵寧遠府,西抵打箭鑪,古西南夷之地,皆產旄牛。如郭樸注《山海經》所云:背,厀及胡,尾皆有長毛者。小角,其體純黑,土俗用爲菜,其尾腊之可爲拂子。云長髦者,謂背,厀,胡,尾皆有長毛。下文氂字乃專謂尾也。此牛名犛牛,音如貍。楚語:巴浦之犀犛。上林賦:㺎旄貘犛。以其長髦也。故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謂之髦牛,以其尾名氂也。故周禮樂師注謂之氂牛,以氂可飾旄也。故禮注,爾雅注,北山經,上林賦注,漢書西南夷傳皆謂之旄牛。氂,髦,旄三字音同,因之讀犛如毛,非也。據上林賦則旄,犛異物。中山經:荆山多犛牛。郭曰:旄牛屬。从牛。𠩺聲。里之切。一部。按犛切里之, 氂切莫交。徐用唐韵不誤,而俗本誤易之。凡犛之屬皆从犛。
方言集汇
粤语:lei4
客家话:[宝安腔]li2mau2[台湾四县腔]li2mau2[客语拼音字汇]li2[海陆丰腔]li2mau2[客英字典]li2
English
a black ox, a ya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