瓿的解释
- 瓿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bù ㄅㄨˋ
- 繁体字:瓿
- 瓿部首:瓦
- 总笔画:12画
- 部外画:8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瓿五笔:UKGN
- 瓿仓颉:YRMVN
- 瓿郑码:SUYS
- 瓿电码:3916
- 瓿四角:01617
- 区位码:7419
- 造字法:形声
- 康熙笔画:13画
- 瓿五行:水
- 规范汉字编号:5261
- UniCode:U+74FF
- 瓿的笔画笔顺: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フフ丶
基本字义
瓿
bù ㄅㄨˋ
1、〔瓿甊〕小瓮,圆口,深腹,圈足,用以盛物。简称“瓿”。
2、古代的一种小瓮,青铜或陶制,用以盛酒或水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平十虞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扶 | 防無 | 並 | 虞 | 平聲 | 虞 | 合口三等 | 遇 | 虞 | bʰĭu | byo/biu |
廣韻目次:上四十五厚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部 | 蒲口 | 並 | 侯 | 上聲 | 有 | 開口一等 | 流 | 侯 | bʰəu | bux/bov |
详细字义
◎瓿bù
〈名〉
古代器名 [vase]。青铜或陶制。圆口、深腹、圈足。用以盛酒或水。盛行于商代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二】【瓦部】
甂也。从瓦咅聲。蒲口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甂也。玉篇。瓿甊,小罌也。廣韵同。从瓦。咅聲。蒲口切。四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pau2
客家话:[客英字典]piau3pu5[海陆丰腔]piau3pu5[梅县腔]piau3[台湾四县腔]piau3peu3pu5
English
jar, po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