艍的解释
- 艍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jū ㄐㄩ
- 繁体字:艍
- 艍部首:舟
- 总笔画:14画
- 部外画:8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艍五笔:TEND
- 艍仓颉:HYSJR
- 艍郑码:PYEJ
- 艍四角:27464
- 康熙笔画:17画
- 艍五行:火
- UniCode:U+824D
- 艍的笔画笔顺:ノノフ丶一丶フ一ノ一丨丨フ一
基本字义
舉(举)
jǔ ㄐㄩˇ
1、扛起﹑抬起﹑往上托。如:“舉手”﹑“高舉”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力足以舉百鈞。”唐·李白《靜夜思》:“舉頭望山月。”
2、推薦﹑推選。如:“推舉”﹑“選舉”。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君子不以言舉人,不以人廢言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傅說舉於版築之間。”
3、提出。如:“列舉”﹑“檢舉”﹑“舉例說明”。論語·述而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。”宋·陸游《山園雜詠》:“汗青事業都忘盡,時賴吾兒舉話端。”
4、興起﹑發動。如:“舉義”﹑“百廢待舉”。
5、飛。文選·張衡·西京賦:“鳥不暇舉,獸不得發。”宋·蘇軾《漁父·漁父笑》:“漁父笑,輕鷗舉。漠漠一江風雨。”
6、生育。如:“一舉得男”。《史記·卷七十五·孟嘗君傳》:“嬰告其母曰:『勿舉也。』”
7、行為﹑動作。如:“壯舉”﹑“義舉”﹑“善舉”﹑“一舉一動”。
8、舉人的簡稱。如:“武舉”﹑“中舉”。
9、全部的﹑整個的。如:“舉國上下”﹑“舉世公認”﹑“舉國歡騰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八語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舉 | 居許 | 見 | 魚 | 上聲 | 語 | 開口三等 | 遇 | 魚 | kĭo | kiox/kivv |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二】【手部】擧
對舉也。从手與聲。居許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對舉也。對舉謂以兩手舉之。故其字从手與。𠂇手與又手也。从手。與聲。居許切。五部。一曰輿也。小徐有此四字。按輿卽舁。轉寫改之。左傳。使五人輿豭從己。舁之叚借也。舁者,共舉也。共者,非一人之辭也。舉之義亦或訓爲舁。俗別作?羼入說文。音以諸切。非古也。
方言集汇
粤语:geoi2
客家话:[沙头角腔]gi3[客语拼音字汇]gi3[海陆丰腔]gi3[东莞腔]gi3[台湾四县腔]gi3[宝安腔]gi3[客英字典]gi3[梅县腔]gi3[陆丰腔]gi3
English
raise, lift up; recomm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