貣的解释
- 貣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dài ㄉㄞˋ
- 繁体字:貣
- 异体字:貸
- 貣部首:貝
- 总笔画:10画
- 部外画:3画
- 字结构:上下结构
- 貣五笔:AMU
- 貣仓颉:IPBUC
- 貣郑码:HSLO
- 貣四角:43806
- 康熙笔画:10画
- 貣五行:火
- UniCode:U+8CA3
- 貣的笔画笔顺:一フ丶丨フ一一一ノ丶
基本字义
貣
dài ㄉㄞˋ
◎古同“贷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入二十五德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忒 | 他德 | 透 | 德開 | 入聲 | 職 | 開口一等 | 曾 | 登 | tʰək | thok |
廣韻目次:入二十五德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特 | 徒得 | 定 | 德開 | 入聲 | 職 | 開口一等 | 曾 | 登 | dʰək | dok |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六】【貝部】貣
从人求物也。从貝弋聲。他得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從人求物也。從人猶向人也。謂向人求物曰貣也。按代弋同聲。古無去入之別。求人施人。古無貣貸之分。由貣字或作貸。因分其義。又分其聲。如求人曰乞。給人之求亦曰乞。今分去訖,去旣二音。又如假借二字,皆爲求者予者之通名。唐人亦有求讀上入,予讀兩去之說。古皆未必有是。貣別爲貸。又以改竄許書。尤爲異耳。經史內貣貸錯出。恐皆俗增人旁。?字經典釋文,五經文字皆作?。俗作?。亦其證也。周禮泉府。凡民之貸者。注云。貸者謂從官借本賈也。廣韵卄五德云。貣謂從官借本賈也。其所據周禮正作貣。而周禮注中借者予者同用一字。釋文別其音。亦可知本無二字矣。从貝。弋聲。他得切。亦徒得切。一部。按古多假貣爲差忒字。
方言集汇
粤语:tik1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tit7[台湾四县腔]tit7[客英字典]tit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