雉的解释
- 雉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zhì ㄓˋ
- 繁体字:雉
- 异体字:兕 垁 埃 搱 鴙 鶨
- 雉部首:隹
- 总笔画:13画
- 部外画:5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雉五笔:TDWY
- 雉仓颉:OKOG
- 雉郑码:MANI
- 雉电码:7164
- 雉四角:80815
- 区位码:7984
- 康熙笔画:13画
- 雉五行:火
- 规范汉字编号:5490
- UniCode:U+96C9
- 雉的笔画笔顺:ノ一一ノ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
基本字义
雉
zhì ㄓˋ
1、鸟,雄的羽毛很美,尾长;雌的淡黄褐色,尾较短。善走,不能久飞。肉可食,羽毛可做装饰品。通称“野鸡”。
2、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,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。
3、城墙:雉堞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五旨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雉 | 直几 | 澄 | 脂B開 | 上聲 | 紙 | 開口三等 | 止 | 脂B | ɖʰi | driix/dyy |
详细字义
◎雉zhì
〈名〉
(1)(形声。从隹,矢声。隹(zhuī),短尾鸟的总称。本义:野鸡)
(2)同本义 [pheasant]
雉有十四种。——《说文》
雉者,野鸟。——《尚书大传》
雉,耿介之鸟也。——《韩诗章句》
离为雉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。交有时,别有伦也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雄雉于飞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雄雉》
无雉兔鲋鱼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
(3)又如:雉尾扇(野鸡尾部羽毛制作的扇子。亦为仪仗之一);雉尾(皇帝坐朝时左右侍从所执的用野鸡尾羽制的扇障);雉经(吊死;上吊)
(4)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[an ancient measure unit]。长三丈、高一丈为一雉
五楮而雉。——《公羊传·定公十二年》
都城过百雉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。注:“三堵曰雉。”
王宫门阿之制五雉。——《考工记·匠人》。注:“长三尺高一丈。”
(5)城墙 [wall]
出没眺楼雉。——谢朓《和王著作八公山》
英汉互译
pheasant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四】【隹部】雉
有十四種:盧諸雉,喬雉,鳪雉,鷩雉,秩秩海雉,翟山雉,翰雉,卓雉,伊洛而南曰翬,江淮而南曰搖,南方曰𢏚,東方曰甾,北方曰稀,西方曰蹲。从隹矢聲。𨿘,古文雉从弟。直几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有十四穜。目下文。盧諸雉。張揖上林賦注曰。盧,白雉也。按上林自謂水鳥。然張語必爾雅古說。鷮雉。各本作喬。誤。鳥部曰。鷮,走鳴長尾雉也。⺊雉。各本作鳪。誤。鳥部無鳪。釋鳥作鳪。郭云。黃色。鳴自呼。鷩雉。鳥部曰。鷩,赤雉也。又曰。鵔鸃,鷩也。秩秩海雉。郭云。如雉而黑。在海中山上。陸曰。秩秩本又作失失。翟山雉。見羽部。雗雉。郭與鵫雉爲一。許爲二。陸云。雗字又作翰。卓雉。卓今爾雅作鵫。郭云。今白鵫也。江東呼白雗。亦名白雉。伊雒而南曰翬。雒各本作洛。誤。釋鳥曰。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。見羽部。江淮而南曰搖。釋鳥。江淮而南靑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。夫人揄狄。鄭云。謂衣畫搖者。揄衣部作䄖。云翟羽飾衣也。義同毛傳。南方曰𢏚。賈逵,杜預注左傳。𢏚作翟。按𢏚與翟韵部相近。但上文巳有翟。則作𢏚爲得也。今爾雅作𠷎。東方曰甾。今爾雅作鶅。北方曰稀。今爾雅作鵗。西方曰蹲。今爾雅作鷷。已上十四雉皆見釋鳥。从隹。矢聲。直几切。十五部。按雉古音同夷。周禮雉氏。掌殺艸。故書作夷氏。大鄭从夷。後鄭从雉,而讀如鬀。今本周禮作薙者俗製也。左傳。五雉爲五工正。夷民者也。楊雄賦辛雉卽辛夷。漢地理志。南陽雉縣。舊音弋爾反。江夏下雉縣。如淳音羊氏反。皆古音也。
方言集汇
粤语:zi5zi6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chi1chi3[客英字典]chi1[梅县腔]chii1chi1[台湾四县腔]cih1(cih6)(cih2)ci3[宝安腔]ci3ci1[客语拼音字汇]ci2[陆丰腔]chi3[东莞腔]ci3
English
pheasant; crenellated wa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