頏的解释
- 頏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háng ㄏㄤˊ
- 简体字:颃
- 异体字:亢 吭 颃
- 頏部首:頁
- 总笔画:13画
- 部外画:4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頏五笔:YMDM
- 頏仓颉:YNMBC
- 頏郑码:SQGO
- 頏电码:7314
- 頏四角:01286
- 康熙笔画:13画
- 頏五行:木
- UniCode:U+980F
- 頏的笔画笔顺:丶一ノフ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
基本字义
頏
háng ㄏㄤˊ
◎见“颃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下平十一唐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航 | 胡郎 | 匣 | 唐開 | 平聲 | 陽 | 開口一等 | 宕 | 唐 | ɣɑŋ | ghang/hang |
廣韻目次:去四十二宕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抗 | 苦浪 | 溪 | 唐開 | 去聲 | 漾 | 開口一等 | 宕 | 唐 | kʰɑŋ | khangh/qanq |
说文解字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亢或从頁。此字見於經者,邶風曰。燕燕于飛。頡之頏之。毛傳曰。飛而上曰頡。飛而下曰頏。解者不得其說。玉裁謂當作飛而下曰頡。飛而上曰頏。轉寫互譌久矣。頡與頁同音。頁古文?。飛而下如?首然。故曰頡之。古本當作頁之。頏卽亢字。亢之引申爲高也。故曰頏之。古本當作亢之。於音尋義。斷無飛而下曰頏者。若楊雄甘泉賦。柴虒參差。魚頡而鳥胻。李善曰。頡胻,猶頡頏也。師古曰。頡胻,上下也。皆以毛詩頡頏爲訓。魚潛淵。鳥戾天。亦可證頡下頏上矣。俗本漢書胻譌从目,作䀪。集韵入諸唐韵。謂卽燕燕之頏字。俗字之不可問有如此者。楊雄解嘲。鄒衍以頡亢而取世資。漢書作亢。文𨕖作頏。正亢頏同字之證。頁部曰。頡者,直項也。亢者,人頸。然則頡亢正謂直項。淮南修務訓。王公大人有嚴志頡頏之行者。無不憛悇癢心而悅其色矣。此正用直項之訓。解嘲之頡亢,亦正謂鄒衍强項傲物而世猶師資之也。亢用字之本義。東方朔畫贊云。苟出不可以直道也。故頡頏以傲世。亦取直項之義。
方言集汇
粤语:hong4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hong2kong5[客英字典]hong2kong1kong5[客语拼音字汇]hong2[宝安腔]hong2|kong5[台湾四县腔]hong2kong5[梅县腔]hong2
English
fly down or downwar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