頫的解释
- 頫的基本意思
- 读音:fǔ ㄈㄨˇ
- 繁体字:頫
- 异体字:俯 眺
- 頫部首:頁
- 总笔画:15画
- 部外画:6画
- 字结构:左右结构
- 頫五笔:IQDM
- 頫仓颉:LMUOC
- 頫郑码:VRGO
- 頫电码:7332
- 頫四角:31186
- 康熙笔画:15画
- 頫五行:水
- 规范汉字编号:7526
- UniCode:U+982B
- 頫的笔画笔顺:ノ丶一フノ丶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
基本字义
頫
fǔ ㄈㄨˇ
◎同“俯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九麌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甫 | 方矩 | 幫 | 虞 | 上聲 | 麌 | 合口三等 | 遇 | 虞 | pĭu | pyox/piuu |
廣韻目次:去三十四嘯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糶 | 他弔 | 透 | 蕭 | 去聲 | 嘯 | 開口四等 | 效 | 蕭 | tʰieu | theuh/thew |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九】【頁部】頫
低頭也。从頁,逃省。太史卜書,頫仰字如此。楊雄曰:人面頫。俛,頫或从人免。方矩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頫首者,逃亡之皃,故从逃省。今俗作俯,非是。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低頭也。低當作氐。西京賦。伏櫺檻而頫聽。聞雷霆之相激。薛綜曰。頫,低頭也。上林賦頫杳眇而無見。李善引聲類。頫古文俯字。从𩑋,逃省。逃者多媿而俯。故取以會意。从逃猶从兔也。匡謬正俗引張揖古今字詁云。頫今之俯俛也。葢俛字本从免。 俯則由音誤而製。用府爲聲。字之俗而謬者。故許書不録。俛,舊音無辨切。頫,玉篇音靡卷切。正是一字一音。而孫強輩增說文音俯四字。不知許正讀如免耳。古音在十三十四部之閒。大徐云方矩切者,俗音也。大史卜書頫仰字如此。卜或作公。誤。匡謬正俗引正作卜。漢藝文志蓍龜十五家四百一卷。大史卜書當在其內。言此者,以正當時多作俛俯非古也。楊雄曰。人面頫。此葢摘取楊所自作訓纂篇中三字。以證从𩑋之意。頫本謂低頭。引伸爲凡低之偁。
方言集汇
粤语:fu2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pu3tiau5[宝安腔]fu3|tiau5[台湾四县腔]pu3tiau5[客英字典]tiau5fu5[客语拼音字汇]tiau4
English
bow; nod; condescend